引用格式:卢列文,杨盛明. 巡检无人机网络安全风险建模与量化评估研究[J].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2025,44(7):9-14.
引言
目前,巡检无人机在电力、油气管线、安防、水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然而其网络安全风险也逐渐被暴露。
巡检无人机主要由无人机平台、地面控制站、数据传输链路和任务载荷组成[2-3]。无人机平台作为核心执行单元,包括机体结构、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负责完成巡检任务。地面控制站通常由计算机、遥控器、通信设备等组成,用于工作人员对无人机远程控制、监控飞行状态、接收和处理数据。数据传输链路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控制指令、飞行状态信息、采集数据等。任务载荷根据巡检需求而定,如高清摄像头、红外热像仪、激光雷达等,用于感知被巡检目标的信息。
无人机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与地面控制站、数据传输网络等存在广泛的数据交互,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一旦巡检无人机遭受网络攻击,将导致飞行失控、数据泄露、任务中断等严重后果,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因此,对巡检无人机的网络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量化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无人机网络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攻击技术和防御策略方面取得一定成果[4]。一些研究针对无人机通信链路的脆弱性,分析信号干扰、劫持等攻击手段,并提出相应的加密和认证技术来增强通信安全[5]。此外,还开展关于无人机系统漏洞挖掘和利用的研究,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无人机在特定行业应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展开,如电力巡检无人机的风险分析与防护技术[6-7]。研究内容包括对无人机面临的信号干扰、网络劫持、数据泄露等风险的识别,以及反GPS欺骗技术、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等。但目前针对巡检无人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全面系统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在风险建模和量化评估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
https://www.chinaaet.com/resource/share/2000006608
作者信息:
卢列文,杨盛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广州51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