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我国科研团队攻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短命难题

我国科研团队攻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短命难题

2025-08-11
来源:IT之家

8 月 11 日消息,据科技日报 8 月 10 日报道,昆明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晶界稳定技术,成功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面临的效率与稳定性瓶颈问题,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这一成果于 7 月底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

000.png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方向。然而,电池内部残留的碘化铅容易导致晶界不稳定,长期使用后效率衰减严重。这始终制约其商业化进程。

针对这一挑战,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在钙钛矿前驱液中引入一种含碘的有机分子,使其与残留碘化铅原位反应,形成具有六边形层状结构的稳定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不仅能有效钝化晶界缺陷,还能抑制离子迁移和相分离,显著提升电池的电荷传输能力。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 1.66 电子伏特反式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 24.12%,处于目前同类型电池的国际最高水平;针对 1.53 电子伏特电池的测试中,效率进一步提升至 26.84%,验证了该技术的普适性。

000.png

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稳定性表现为:在最大功率点持续运行 1000 小时后,电池效率仍保持初始值的 94%;经过 85℃ 高温老化 500 小时,效率留存率达 9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成果有效破解了钙钛矿电池“短命”难题,为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李虎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昆明理工大学陈江照教授和黄惠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昆明理工大学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地区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基础研究青年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Magazine.Subscription.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