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6G近场技术白皮书2.0》正式发布 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10日下午,大会正式发布《6G近场技术白皮书2.0》(6G Near-field Technologies White Paper 2.0)。该白皮书在2024年4月发布的业界首部近场技术白皮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升级,旨在深度推进近场技术研究与标准化探讨,为3GPP即将于2025年6月启动的6G标准化研究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开云足球链接 SpaceX首次发射升级版星链V2 Mini卫星 1月23日消息,北京时间1月21日23点45分,SpaceX发射了第266批次星链卫星,也是第一批升级版的星链V2 Mini,而且一次发射了27颗,创下单次发射数量新纪录。 据悉,星链V2 Mini不仅升级了新功能,比如新的回程天线,比如新的航电设备、推进和电力系统,而且重量减轻了22%,理论上一次可以发射最多29颗,比原来的星链V2 Mini多了6颗。 截至目前,星链卫星已累计发射7767颗。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猎鹰9号一级助推器编号B1082.10,这是其第10次升空,之前发射过7批次星链卫星。 当然,回收再次成功,也是SpaceX迄今第400次助推器回收。 发表于:1/24/2025 我国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6组卫星 1月23日消息,北京时间13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千帆极轨06组卫星是我国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的第六批组网星,也称“G60星链”。 发表于:1/24/2025 运营商大模型重构网络安全防线 近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北京市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王报换就表示,未来网络空间安全可能以人工智能安全大模型为核心,按需灵活调用已有的安全技术或生成新的内容来共同实施安全保障。随着AIGC兴起,安全攻防战正持续升级。 发表于:1/24/2025 三大运营商竞速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 三大运营商竞速量子通信到量子计算 发表于:1/24/2025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在南极实现我国首次中轨道卫星极地4/5G通信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在南极科考站实现我国首次中轨道卫星极地 4/5G 通信:网速 100Mbps 以上,时延约 300ms 发表于:1/23/2025 【回顾与展望】芯科科技:物联网连接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 2024年,物联网连接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在2025年,物联网连接市场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医疗保健、能源管理、制造业和农业领域等哪些细分领域更值得期待?日前,芯科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周巍介绍了该公司对于2025年的展望和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 发表于:1/22/2025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1.7万个 1月21日消息,1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信息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 发表于:1/22/2025 三大运营商2024年运营数据出炉 1月21日消息,随着中国联通12月运营数据的出炉,三大运营商2024年全年的运营数据均已披露。 总体来看,随着“人口红利”消退,三大运营商用户数据增速相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不过,今年5G用户数据仍然有着可喜的成绩。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11月,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达成历史性成就。单纯从数据维度来看,中国移动再次成为全年宽带用户净增最多的运营商、移动用户增长最多的是中国电信。 发表于:1/22/2025 基于区块链跨链技术的数据资产登记平台设计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能够满足数据资产确权、溯源取证、互联互通、防止篡改、数据链接、许可备案等功能的数据资产登记平台亟待建立。基于Polkadot区块链跨链技术,创新性构建数据资产登记平台设计方案,以多侧链延展结构实现登记信息和访问记录分布存储,协以智能合约、跨链交互、数据加密等技术可实现登记信息在不同用户、不同机构之间的安全流通。通过阐述数据资产登记、协同共享、安全审计三大核心业务的落地路径,论证了模型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建设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发表于:1/21/2025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研究 现有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主要使用单模态数据来表征程序特征,未能将不同的特征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导致检测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首先对权限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并将Dalvik字节码数据可视化为“矢量”RGB图像,然后构建前馈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对文本和图像模态表征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对提取的不同模态特征向量分配不同的权重并相加进行融合后对其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ndroid恶意程序的识别准确率和F1分数都达到了98.66%,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发表于:1/21/2025 «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